
奈梅亨虽然是荷兰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城,却是该国最古老的一座城市。千百年来,这座城市都承受着一个令当地居民困扰不已的问题——洪水。奈梅亨处于滨海低地,本身就有很多沼泽遍布在城内,而每年有5到12天,城里主河的水平面会提升高达四米,这令当地的桥梁建设颇为头痛:有没有必要为了这几天的方便,干脆把桥修高呢?欧洲Next建筑事务所和荷兰的H+N+S景观事务所联手,为当地一处河滨公园打造了一款“干湿两用”的桥。
在水位正常的情况下,“Zalige桥”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占地面积庞大的河滨步道系统。它包含一座跨越河面的“明桥”,和延伸到河滨公园较高地势处的普通石板步道。人们可以在上面随意散步、骑车,步道两旁是分割两片沼泽地的堤岸。
然而到了涨水季节,“Zalige桥”的真实属性就体现出来了。当河水淹没了石板步道后,步道一侧看似装饰作用的石墩就成了帮助行人渡河的“踏步桥”。而等这短短几天不方便过去后,步道又显现出来,在保持了整体规划美感的同时,也很好照顾了当地的特殊水文环境。
其实“Zalige桥”早在2016年就修建好了,它是奈梅亨市新建的河滨公园的一部分。在过去一年多里,这座桥还未经历特别大的考验,但在本月初,该城水位上升到15年来最高,多亏“石墩桥”解决了市民的通行问题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,像奈梅亨这样的城市面临不稳定的水文状况,希望“Zalige桥”的设计能为其他地方也提供灵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