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下健三、黑川纪章代表作都入镜!澳洲摄影师Tom Blachford 拍下日本建筑的午夜霓虹

2018-03-19shoppingdesign

Tom Blachford,一位来自澳洲的摄影师,近期发表一系列在夜晚拍摄日本代谢派筑物的作品《Nihon Noir》,画面抑郁诡谲,线条俐落却依然柔和。「拍摄这一系列作品的目的,是为了释放第一次我来到东京时看到这些建筑时的冲击与狂喜,太美丽了!他们像是在平行宇宙下,充满深度的存在。」Blanchford 说。

Tom Blachford

代谢派(Metabolism) 是在二战后15年左右的1960年代,诞生于日本的建筑运动,由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从城市的尺度思考建筑的「新陈代谢」,是对后代建筑、设计、艺术、电影等影响深远的建筑运动。这些建筑拥有超现代的外观,由许多可拆换的构建组成,能随着时间的演变拆解、增建,维持建筑物的永续性,就像是生物,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达到平衡。

静冈县新闻台与富士电视台都是Blanchford 的拍摄口袋名单,而他们也都出自丹下健三之手。静冈县新闻台完成于1950年末,其圆柱为结构中心,向外延伸出一个个单位方体,富士电视台总部完成于1996年,两栋主塔以三条空中走廊连接。

Tom Blachford
Tom Blachford

除了丹下健三的作品,Blanchford 也拍摄了黑川纪章所设计的中银胶囊塔,由140 组方体结构而成,方体上的圆形窗户,让这栋建筑在都市里显得突兀。从建筑里投射出的霓虹灯光,为照片增添色彩,但仍然散发着善恶不明的暧昧,像是电影《银翼杀手》的用色与风格,再鲜明的色彩都显得悲伤。

Tom Blachford

「虽然这些都是以前的建筑,但不代表老旧,他们反而更可能成为未来城市的建筑样貌。」不同的光线让建筑有不同的面貌,Blanchford 捕捉到画面唯美,但最让人好奇的,是怎么挑到恰到好处的「时间」。Blanchford 花了6天,从晚上9:00到清晨5:00,在建筑周围走动,找出最适合的拍摄角度,像是屋顶、楼梯井,如果在平面上找不到适合的点,跑上起重机也是他的选择。

「为了取到最好的景,每一次都花了很久的时间寻找适合的拍摄点,像是在拍中银胶囊塔时,没有办法,就只有附近的起重机能带我到最好的拍摄点,那时候取得高速公路维修员的同意,可以带我到离地20公尺,才拍到了我想要的角度,有时候为了照片整体的感觉,只能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。」他说。

Blachford 也拍摄了江户东京博物馆与其他的都市霓虹,如果最近会去日本,不妨去看看这些代谢派建筑超越现代的美。

Tom Blachford
Tom Blachford
Tom Blachford
Tom Blachford
Tom Blachford

 

Blachford
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lachford/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