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一篇,我们从「全世界最美丽的书」的起源,以及近 3 年获得「全场大奖」的书籍谈起,揭开最美书的神秘面纱。
这一篇,我们来到欧洲。「最美书」历史最为悠久的荷兰,是这次巡礼的起点。接下来,我们再一起看看德国、瑞士与奥地利。每个国家不仅文化不同,连书籍设计和竞赛都各有特色,希望透过这样的梳理,能为台湾的出版产业和设计师们,带来一点启发。
2016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荷兰主题馆。照片:Frankfurter Buchmesse、龚维德提供。
从最悠久的荷兰最美丽的书说起
荷兰「最美丽的书」竞赛可追溯至 1926 年,为欧洲历史最悠久的书籍竞赛。虽然曾因二战而数次中断,今年已堂堂迈入第 59 届。
每年有近 300 本书籍进行评选,并从中选出 33 本为入选的书籍,不另颁发金银铜等奖项。所有当年得奖的作品,均会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出,并邀请其中一位得奖者,将当年所有得奖作品集结成册、出版发行。
两位值得注目的荷兰书籍设计师
荷兰的书籍设计,同样历史悠久、颇负盛名。2016 年法兰克福书展,就曾以荷兰和富兰德(the Netherlands and Flanders)为主题国,盛大展开以地区文化、文学作家及书籍设计的主题展览。荷兰书籍设计也有多位代表性人物,包括 Irma Boom、Joost Grootens、Mevis & Van Deursen、Nynke M. Meijer、Corina Cotorobai、Marie-CeÅLcile Noordzij、Hans Gremmen 等人。
其中,值得一提的是 Irma Boom,当代书籍及平面设计界地位祟高的创作者。Irma Boom 曾三度拿下「全世界最美丽的书」金奖,更于 2001 年荣获「德国古腾堡奖」(Gutenberg Prize),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。早年她在 AKI 艺术学院学习艺术,毕业后曾于荷兰海牙的「荷兰政府发行部」(Dutch Government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Office)工作 5 年。1991 年在阿姆斯特丹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后,主要从事书籍创作。
Irma Boom 设计过的书籍多达 400 本,而在众多作品中,以庆祝荷兰 SHV Holdings 集团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刊物特别著名。这本《SHV Think Book 1896-1996》厚达 2136 页,她花了整整 5 年时间整合历史文献、访谈、编辑与设计。前后耗时虽长,却也让 Irma Boom 一役成名,这本书堪称她的成名之作。
Irma Boom 于 2010 年举办的展览「Biography in Books」。照片:Irma Boom、龚维德提供。
在 Irma Boom 的书籍设计概念中,书要超越一般平面阅读的经验,透过触觉甚至嗅觉,展现全方位的阅读体验。因此,欣赏她的书本设计,就像在观赏一场演出。
Irma Boom 也特别注重逻辑、内容与阅读方式的塑造,是她编辑设计的重要手法,因此她的设计也往往超越内容的呈现。另一方面,书籍形态的多样化,不仅突显了书籍本身的价值,也给予读者更多的阅读自由与选择权。由此看来,Irma Boom 的书籍设计,在意义上也扩大了传统传播媒介的强度与深度。
另一位颇具代表性的荷兰书籍设计师为 Joost Grootens,他曾在「全世界最美丽的书」竞赛中,获得一座全场大奖和二座金奖,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。或许因为大学为建筑背景,Joost Grootens 总以理性和结构方式处理设计,和 Irma Boom 的感性思维截然不同。阅读数本他所设计的书籍作品,大多没有亮眼封面、特殊版型,一致性高,甚至会令人觉得有点无聊。
但在 Joost Grootens 的作品中,经常可以看到他将数据转变成图表、影像空拍图重绘成数位地图,并利用不同图示清楚表达复杂构件,将不同时期的演化历程,转变成一页页精彩的图说。他的设计,实际上己超越我们一般对于编辑、版面编排设计、甚至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。他所创造的是一个「介面」,是介于城市纹理和演变历程,以及一般阅读者和文章之间的阅读桥梁。
德国最美丽的书:所谓美丽,可不只是特色和个性而已
德国「最美丽的书」展始于 1929 年,于 1951 年由私人单位举办之后,转由德国书艺基金会续办。其中,由德国「最美丽的书」竞赛所评选出来的书籍,主要着眼于构思、设计与优质的执行技术,包括整体结构、排版、版面设计、图片张力、印刷、纸张及装订等各方面的评比。亦即,此处所指的「美丽」,不仅仅是书籍具有特色和个性而已。
如果要谈到更细节的部分,考量的还包括一行文字的长度,不宜过长或过短,因为这会影响到阅读性;书写的文字,也需经由修改和润饰,让读者更易阅读和理解内容。此外,书本的大小及厚度,会因主题和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,例如可在沙发上轻松阅读的小说,或需在书桌上阅读的知识书籍,尺寸大小可能就不一样,因而也是书籍设计师需思考的重点。
在历届德国「最美丽的书」中,2015 年的金奖值得注目。《69 酒店客房》(69 Hotelzimmer),晦涩的书名加快了想像。不仅是文字的隐喻,饱和的人造光与霓虹广告印刷,使书本弥漫着盛开的暮色,像是一种召唤,吸引著每双手来翻开。随着一页页的翻阅,颜色逐渐变亮,炫目的橙色与奶油白的纸张,交错于章节、扉页、题词和前言之间,如同闪烁的灯光。
照片:龚维德提供。
每个短篇故事章节的首页,像是房间的大门;字体和数字的位置,则犹如房门上蚀刻的名牌。文本部分则从亮橙色渐层开始,逐渐加深,然后以正黑体呈现,形成一种抽象的视觉印象。书签本身就是记号,提示著读者在前页留下的最后踪迹。
瑞士最美丽的书:比照钟表的专业设计与精密制程
瑞士给我们的印象,往往是一个避税天堂和消费水平很高的国家。说到台湾和瑞士不同之处,台湾人重学历文凭,瑞士则重工匠精神;台湾重视规模与量产,瑞士重视技艺研发。
瑞士的师徒式教育、技职体系人才高所得等条件,皆让钟表等产业,在国际巿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。特别的是,在设计教育或是出版产业,也以相同原理操作。专业设计及精密制程,因而成为瑞士书籍出版的特色。这也是台湾中华邮政会将一些较精细的邮票,特别送至瑞士印刷的原因。瑞士对于书籍设计及出版的态度,是我们可以借镜之处。
2012 年瑞士「最美丽的书」展。图片:瑞士联邦文化办事处、龚维德提供。
瑞士「最美丽的书」始于 1944 年,书籍竞赛由「瑞士联邦文化办事处」(Swiss Federal Office of Culture,简称 FOC)举办,每年从 4、5 百本书中,由 5 位国际评审选出 18 至 22 本,为当年度瑞士「最美丽的书」,并为入选者发行专书。
瑞士联邦政府 1997 年起,每年还会评选出一位对书籍设计具有贡献的设计师。2016 年由来自巴塞尔的设计师 Ludovic Balland 获得此奖项。他毕业于巴塞尔艺术及设计学院,也曾和另一位瑞士设计师 Jonas Voegeli 合伙,后于 2006 年独立创立自己的工作室。他曾于 2005 年及 2014 年,获得「全世界最美丽的书」金奖,并多次在全世界许多平面及书籍设计舞台上大放异彩,发挥其对于世界设计的影响力。
奥地利「最美丽的书」:给设计师更多的参与空间
奥地利的书籍设计,为「全世界最美丽的书」得奖积分排行前几名。
奥地利除了咖啡、音乐和古蹟之外,文化创意产业也十分繁盛。二战之后独立至今,虽不过 60 个年头,但文化遗产仍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养分。除了观光产业持续为国家带来重要收入外,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也急起直追,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产值和贡献,并能更一步销往国外。
图片:奥地利图书贸易总协会、龚维德提供。
奥地利为德语系国家,在出版市场上,书籍多以双语发行,因而具备进入全球市场的条件。在设计领域中,除了扎实的学徒式设计养成教育,也鼓励年轻设计师与产业有更多交流。
以出版产业而言,出版社往往愿意给予设计师较多发挥的空间和自由,设计师也能更多地参与一本书的制作,像是与作者讨论、在书本企划及定价策略等关键环节提出想法等,设计师不再只是执行编排及设计工作。这样的合作及整合方式,可以成为台湾出版及设计产业的参考范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