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Organic Chair」似乎没有 Eames 的「Lounge Chair Wood」或 Saarinen 的「Tulip」的两把椅子知名,与当时它于 1940 年被展览出来时同样低调,大家是否也好奇,后来这把椅子又是如何在设计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呢?两位大师共同设计的椅子,到底经历了甚么?
1. 「我们一起去参加比赛吧!」—— 经典诞生的幕后推手MoMA 与友谊
猜猜两位的设计灵感是源自于哪呢?答案是芬兰的国宝级设计师 Aava Aalto。Aava Aalto 长期对木材与曲木应用的研究,不断尝试去突破原有的结构与形体,设计出不少重要的曲木与有机设计家具代表作,四零、五零年代的美国深受欧洲设计的影响,朝着曲木应用与有机设计的方向发展。
在这次的竞赛中 Charles Eames 与 Eero Saarinen 以 Plywood 材质为主,设计出一系列的有机线条家具,然而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,两人很快地就发现依照当时的技术难以将其投入量产。获奖者的作品,得以获得 MoMA 的赞助开发商品,在 MoMA的协助下,一帮人遍寻美国的家具制造商,却无人可以克服技术上的困难,加上 1941 年美国卷入二次世界大战,许多家具厂商也跟着把资源转移到战争上为国效力,没有多余的心思投入新技术或新品的开发。
除了 Plywood 材质的运用,Eames-Saarinen 还有另一大胆的目标,他们打算舍弃昂贵的填充材,鹅绒、高密度泡棉、棉等等,力求设计出一张舒适好坐的椅子。造型突兀、挖空的椅背,侧面看起来厚度薄,的确是没什么填充物的扶手椅,难以想像坐起来的感觉,然而在两人对于材质与制造过程的突破坚持下,它坐起来却相当舒适。
形体设计的重要性在「Organic Chair」上充分彰显,既然不要使用传统的填充材,恰如其分的弧度与角度的拿捏显得重要,最终两人设计出宽广、包覆性足够、倾斜的角度刚好提供符合人体的支撑,不用担心久坐会不舒服的扶手椅。
编辑/ 黄品嘉